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传播途径:
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如狗、猫、蝙蝠等)的唾液进入人体。
被咬伤、抓伤或舔伤口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2.潜伏期:
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但可短至一周,也可长达一年以上。
潜伏期的长短与病毒进入体内的位置和数量有关,例如头部、颈部被咬伤则潜伏期较短。
3.症状表现:
初期症状一般包括发热、不适、头痛和感觉异常,如咬伤部位的刺痛或麻木。
随后出现急性神经症状,如恐水、恐风、持续焦躁、肌肉痉挛和瘫痪。
最终导致昏迷和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的几天到一周内死亡。
4.预防措施:
接种狂犬病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尤其是对高风险人群如兽医、野外工作人员等。
防止被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避免与流浪动物接触。
若被疑似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应立即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伤口,并尽快前往医疗机构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
5.治疗:
一旦出现狂犬病症状,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通常会导致死亡。
在咬伤后及时进行暴露后预防(PEP),结合伤口处理、免疫球蛋白和全程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发病。
狂犬病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疾病,关键在于预防。及时接种疫苗和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在被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防止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