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观察与监测:对于小型缺损,尤其是无症状儿童,可以采取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小缺损可能会随着时间自愈。
2.药物治疗:若患者有轻微至中度的症状,如心力衰竭的体征,可使用药物控制症状。常用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以减轻心脏负担。
3.介入治疗:对于适合的房间隔缺损或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导管介入封堵是一种微创选择,通过导管技术将封堵器送到缺损处进行修补,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
4.外科手术:对于大型缺损或无法通过介入治疗来解决的情况,需进行心内直视手术修补缺损。这通常在表现出严重症状或影响正常生活时进行,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
5.风险与并发症管理:任何治疗措施都有潜在风险,需权衡利弊后进行选择,并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如感染、血栓形成或心律失常。
心脏间隔膜缺损的治疗方案因个体差异而异,专业医师会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即便无需治疗的病例,也应定期进行医学随访,以确保健康状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