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膀胱过度活动症:
病因:膀胱肌肉的过度收缩或神经信号异常。
主要症状:紧急需要排尿(尿急)、白天和夜间尿频、可能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发病机制:由于膀胱肌肉不自主收缩,导致患者即使膀胱容量不大也产生强烈的排尿冲动。
发病群体:多见于中老年人,但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
2.焦虑症尿频:
病因: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主要症状:频繁排尿,但通常没有急迫性尿失禁,排尿量可能较少。
发病机制:由于焦虑情绪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膀胱对充盈的敏感性增加,从而产生频繁的排尿需求。
发病群体: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生,常见于有焦虑症或其他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
两者的区别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细节进行区分:
尿液检查: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尿液检查通常无异常,而焦虑症尿频患者的尿液检查结果亦无特异性改变。
医学影像: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需要通过膀胱镜检查或者尿动力学测试来确诊,而焦虑症尿频一般不需要这些检查。
心理评估:焦虑症尿频通常需要结合心理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访谈来确定。
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是由于泌尿系统的功能障碍,而焦虑症尿频则更多与心理状态有关。在治疗和管理方面,前者可能需要药物和行为治疗相结合,而后者可能需要心理干预和放松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