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酸分泌增加:胃在一定时间内会习惯性分泌胃酸以帮助消化。如果长时间空腹,如不吃晚餐,胃酸仍会继续分泌,但没有食物中和,这可能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或烧灼感。
2.导致低血糖:不吃晚餐可能使人体摄入的能量不足,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状,如头晕、疲劳等。这种情况可能间接影响胃肠道功能,并降低整体免疫力。
3.破坏胃肠道的正常节律:人体胃肠道有固定的生理节律,不吃晚餐可能扰乱这一节律,导致胃排空延迟或者消化液分泌紊乱,进而诱发或加重胃部疾病。
4.增加夜宵风险:长期不吃晚餐的人容易在深夜因饥饿感选择进食,而夜宵可能包含高脂、高盐、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增加胃肠负担,对胃病产生不良影响。
5.营养摄入不足:不吃晚餐可能导致每日总体营养摄入减少,尤其是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缺乏,这些都是维持胃黏膜修复和再生的重要物质,长期缺乏可能减弱胃的自我修复能力。
对于胃病患者,更重要的是保持规律的三餐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及摄入难以消化的刺激性食物。必要时可以将晚餐调整为易于消化的小份清淡食物,避免完全不进食,以保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