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不良
吃饭过快、进食速度过急或一次性进食量过大均会造成胃部负担突然增加,导致消化不良,表现为饱胀、腹痛等症状。数据表明,每次进食量超过胃容量的2-3倍时,大部分人会感到不适。
2.胃酸分泌异常
胃酸分泌不足或过多均可引发腹痛。尤其在进食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高糖)后,胃酸过度分泌会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部疼痛。
3.胃肠道炎症
如果存在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肠道感染等问题,在进餐后胃肠道活动增强时容易诱发疼痛。研究发现,约20%的慢性胃炎患者在餐后30分钟内会出现腹部不适。
4.乳糖不耐受
部分人群在食用含乳糖的食物(例如牛奶、奶制品)后出现腹痛、腹胀甚至腹泻,这与体内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无法被完全分解吸收有关,据统计,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在亚洲人群中约为70%。
5.胆囊或胰腺疾病
进食尤其是高脂肪食物后,胆囊需要分泌胆汁以帮助消化,如果胆囊功能异常或存在胆结石,可引起右上腹或剑突下腹痛;胰腺炎也有类似表现。
6.食物过敏
进食某些致敏食物(如海鲜、坚果)可能引起免疫反应,除了皮肤瘙痒,还可能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
7.肠易激综合征
这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进食后腹痛常伴随便意改变。数据显示,女性更易患此病,且症状与压力和饮食习惯相关。
8.其他可能因素
食物中毒、胃肠动力障碍、甚至心理因素如焦虑和紧张,也可能影响胃肠系统正常运作,从而引发腹痛。
餐后腹痛如果仅偶尔发生且症状轻微,多与消化不良或食物刺激有关,通常通过调整饮食即可缓解。但若频繁发作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呕吐、发热、黑便,则需尽早就医排查潜在疾病。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刺激性食物摄入并保持规律饮食能有效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