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发病机制:肠痉挛多与肠道神经肌肉异常有关,这种异常可能由以下几方面诱发:
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可导致肠壁炎症,从而引起痉挛。
应激因素:情绪波动、压力大等心理因素也可能诱发肠道功能失调。
饮食问题:不当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摄入刺激性食物等可能成为诱因。
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患者易出现痉挛症状。
2.临床表现:肠痉挛的主要症状是阵发性腹痛,通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有时可以通过改变体位或轻柔按摩腹部来缓解疼痛。
3.诊断方法:通常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判断。有时候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或CT)以及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以明确诊断。
4.治疗措施:对症治疗,包括调整饮食、避免诱发因素及使用解痉药物。严重情况下,若怀疑有器质性病变,需要进一步医疗干预。
肠痉挛虽然常见且通常无严重后果,但频繁发作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可能提示存在潜在的肠道问题,需要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建议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