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阿苯达唑:广泛用于治疗线虫、蛔虫、鞭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感染。其有效机制是抑制寄生虫微管的形成,最终导致寄生虫死亡。
2.吡喹酮:主要用于治疗绦虫和吸虫感染,尤其是血吸虫病。通过干扰寄生虫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虫体痉挛和死亡。
3.左旋咪唑:用于治疗蛔虫、钩虫、鞭虫感染,主要通过增强宿主免疫功能来发挥作用,同时也具有直接麻痹寄生虫的效果。
4.伊维菌素: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线虫感染,如丝虫病,也可用作动物体表寄生虫如虱子和螨虫的治疗药物。其作用机制是增加寄生虫神经和肌肉细胞的渗透性,引起麻痹。
5.甲苯咪唑:类似于阿苯达唑,广泛用于多种肠道线虫感染的治疗,通过干扰寄生虫的葡萄糖代谢使其饿死。
6.氯硝柳胺:主要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干扰寄生虫的肌肉代谢及能量产生,使其瘫痪。
在使用驱虫药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感染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应遵循医师或兽医的建议进行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或寄生虫耐药的情况。定期检查和评估寄生虫感染风险也是维护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