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正确复温
冻伤肿胀通常由低温对局部血管的损伤引起。
建议使用40℃左右温水浸泡患处,每次15-30分钟,可重复多次,直到患处皮肤颜色和温度恢复接近正常。
禁止用热水袋、暖气片直接加热,以避免烫伤或加重组织损伤。
2.保护受伤部位
避免再次暴露于寒冷环境,同时保持患处卫生。
使用干净无菌的纱布轻轻包裹患处,减少外界摩擦和感染风险。
若有水疱形成,不建议自行刺破,需保持其完整以保护皮下组织。
3.消肿处理
局部肿胀是由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反应导致。
抬高冻伤肢体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静脉回流,缓解肿胀。
可在非急性期(24小时后)应用冷敷,每次10-15分钟,但注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4.药物辅助
如果肿胀较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帮助缓解炎症和疼痛。若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5.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局部皮肤是否出现持续紫绀、破溃或不愈合情况。如冻伤范围较大或伴有全身症状,应立即就医。
冻伤后的处理关键在于避免二次损伤,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采取医疗介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