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出血来源:
痔疮便血的血液来源于肛门和直肠末端的血管,通常由痔核破裂或受刺激引起。
消化道便血的血液来源于消化系统的其他部位,包括食管、胃、小肠、大肠等位置,可由溃疡、息肉、炎症或肿瘤等原因导致。
2.出血颜色:
痔疮便血一般为鲜红色,因为其出血部位靠近肛门,氧气供应充足,血液未经过消化道酶的分解。
上消化道(如胃、十二指肠)便血多表现为黑便,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变成“柏油样”;下消化道(如结肠)的出血可能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根据出血位置而定。
3.排便形式及伴随症状:
痔疮便血多数发生在大便表面或擦拭卫生纸时,常无明显疼痛,但严重内痔可能伴有脱垂。而外痔则可能引发肿胀和局部疼痛。
消化道便血可能混杂在粪便中,难以分辨。同时还可能伴随腹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呕血)等全身性症状。
4.常见诱因:
痔疮便血常由久坐、便秘、饮食辛辣刺激、用力排便等诱发。
消化道便血则可能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服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胃或肠息肉、肿瘤疾病等引起。
发现便血时,应根据血液颜色、便血量及其他伴随症状初步判断原因,并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盲目使用止血药物或延误治疗,以免加重病情或发生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