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便秘和硬便:约80%以上的肛裂病例与便秘相关。长期便秘导致粪便干硬,排便时对肛管的机械性损伤容易形成裂口。
2.排便过于用力:排便过度用力会使肛管局部压力升高,从而增加皮肤裂开的风险,尤其是肛门后侧区域因血供相对较少,更易出现这类问题。
3.腹泻:频繁腹泻可能造成肛门部位反复摩擦和刺激,破坏皮肤完整性,进而导致细小裂口。
4.局部损伤:不良的卫生习惯、长时间擦拭或使用过于粗糙的纸巾都可能直接损伤肛周皮肤。
5.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其表现包括肛门周围皮肤溃疡、裂口,这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组织脆弱所致。
6.感染因素: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例如梅毒、结核,可能以肛门裂口为初始表现。
7.久坐及其他生活方式因素:久坐压迫以及饮食中纤维不足、水分摄取不足,会间接导致排便困难,加重肛裂风险。
8.妊娠和分娩: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及盆底压力增大都会增加肛门裂口风险,分娩时用力亦可诱发。
出现肛门裂口后应注意避免便秘和剧烈的局部刺激,尽量保持肛周清洁,并咨询医生以排除伴随的问题或潜在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