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成分差异:
尿结石的主要成分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尿酸和胱氨酸等。不同成分结石硬度不同,例如:
草酸钙结石通常较硬;
磷酸镁铵结石则相对松软;
尿酸结石可显得酥脆,尤其在结石中含水晶体较多时更容易碎裂。
2.内部结构松散:
结石生成过程中,尿液中的矿物质因过饱和而沉积下来,形成晶体。晶体之间如果缺乏紧密结合,或者结石在多个方向上出现层状结构,则整个结石会显得酥脆。
3.感染因素:
某些由感染引起的结石(如磷酸镁铵结石)由于细菌代谢作用,含有有机基质,导致结石更加松散甚至易碎。
4.形成条件的影响:
尿液pH值、代谢紊乱及饮水量不足等因素直接影响结石的性质。如果尿液pH长期偏低或偏高,会改变结石矿物质的沉积方式,并可能造成结石不够致密。
5.外部环境作用:
排出过程中,由于尿流冲击、结石摩擦管壁或医疗处置如体外碎石术的操作,会使结石表面破碎,进一步表现为酥脆。
尿结石的结构与成分复杂,需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诱因,避免反复发作,同时应注意调整饮食、增加饮水量以预防新的结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