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体位对静脉回流和肾血流的影响:
站立时,重力作用使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至心脏减少,进而导致肾脏的血流灌注减少,尿液生成率下降。
躺卧时,身体呈水平状态,静脉回流改善,肾血流量增加,尿液生成也随之增多。
2.移植肾的位置变化:
移植肾通常位于髂窝处,血供主要来自髂动脉。站立时,由于位置较低,局部血液灌注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暂时降低尿量。
躺卧时,这种影响减轻或消失,血流恢复,尿量随之增加。
3.自主神经调节的作用:
肾移植术后,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尤其是供体肾的交感神经支配中断,使得肾脏对体位变化的血流调节能力相对较弱,进一步加剧尿量的体位差异。
4.药物和水盐平衡的调整:
使用免疫抑制剂如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环孢素)可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率,间接地与体位相关的尿量变化有关。
血容量状态不稳定,例如轻微脱水或液体负荷不足,也会放大这一现象。
5.心肺功能和血压的变化:
站立时血压可能稍有下降,而躺卧时血压相对稳定。对于新移植的肾脏,血压变化对尿量可能更加敏感。
这种情况在早期肾移植术后常见,多数情况下不属于异常表现。如果同时伴随排尿困难、水肿、腰痛或尿液颜色改变等症状,可能提示需要进一步检查,如超声评估血管供血情况或复查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