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保守治疗:
适用于瘘口较小、尿液漏出量少且无明显感染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可能采取持续膀胱引流(如留置导尿)以减少瘘口压力,从而促进自发性愈合。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或控制泌尿系统感染是必要步骤。
动态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电解质情况。
2.手术修复:
若瘘口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愈合或因瘘导致严重并发症,多数需要手术干预。
输尿管重新吻合:将受损段切除后重新连接健康输尿管。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当瘘口靠近膀胱时,可将输尿管重新植入膀胱壁。
自体组织重建:对于缺损较大的病例,可使用其他组织(如肠段)替代输尿管。
肾造瘘:暂时代替输尿管排尿,常用于病情复杂或等待进一步治疗的患者。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和术后恢复速度。
3.术后管理:
加强感染防控,避免尿路感染影响手术效果。
密切监测尿液引流情况和肾脏功能,确保手术成功。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饮食方案,减少对泌尿系统的负担。
输尿管瘘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或手术方式,并注重术后随访,才能有效恢复尿路功能并减少长期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