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发生机制:撕脱性骨折通常发生在肌肉或韧带附着点附近,当这些组织受到过度拉扯时,会导致一小块骨头被拉离主骨。
2.常见部位:这种类型的骨折常见于踝关节、膝盖、髋关节等运动量较大的部位。这些部位承载了较多的张力和压力,因此容易发生撕脱。
3.临床表现:患者通常会感到剧烈疼痛,并伴随肿胀、瘀血等症状。有时,受伤部位可能活动受限或功能减弱。
4.诊断与评估:X光检查是确诊撕脱性骨折的重要手段,有时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以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
5.治疗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休息、冰敷、压迫和抬高(RICE疗法)可以促进愈合。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固定骨片以确保愈合良好。
6.康复与预后:适当的康复锻炼对于恢复正常功能至关重要。未经过适当治疗的撕脱骨折可能导致长期疼痛或功能障碍。
尽管撕脱性骨折并非总是重伤,但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包括慢性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等。及早就医和遵循专业治疗建议有助于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