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蛋白尿是怎么回事

2024-10-1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混合性蛋白尿是指尿液中同时存在多种类型的蛋白质,包括肾小球性蛋白和肾小管性蛋白。它通常提示肾脏功能存在多方面的损伤或疾病。

1.肾小球性蛋白尿: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导致较大的蛋白质分子如白蛋白从血液中渗漏进入尿液。常见原因包括糖尿病、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主要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本应被重新吸收的小分子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和转铁蛋白出现在尿液中。常见原因包括药物毒性、间质性肾炎、遗传性疾病等。

3.混合性蛋白尿:当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累时,尿液中的蛋白质成分会表现为多种类型,既有大分子的白蛋白,也有小分子的β2-微球蛋白等。这可能提示更严重的肾脏疾病或多种病因并存,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肾小管坏死等。

检测混合性蛋白尿的方法主要包括:

1.尿常规检查:初步筛查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及类型。

2.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详细评估尿蛋白排泄量,帮助判断肾脏受损程度。

3.电泳分析:进一步明确尿蛋白的构成成分,区分不同类型的蛋白尿。

4.肾功能检查:通过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肾脏的滤过功能。

在发现混合性蛋白尿后,需要及时就医,找出具体病因,以便针对性治疗和管理。同时,定期监测尿蛋白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和肾脏功能变化对于预防肾脏进一步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