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症状表现:
尿路梗阻通常会引起排尿困难、尿流变弱或断续。
患者可能会出现腰腹部疼痛,这是由于肾脏和输尿管的压力增加引起的。
血尿(尿中带血)也是一种常见症状,尤其是在梗阻伴有感染的情况下。
2.常见原因:
泌尿系结石:结石在肾盂、输尿管或膀胱内形成,是导致尿路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
肿瘤:泌尿系统的肿瘤,如膀胱癌、前列腺癌等,可压迫或侵入尿路,引起梗阻。
前列腺增生:特别是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会压迫尿道,引发尿路梗阻。
先天性畸形:一些人天生尿路狭窄或其他结构异常,也可导致尿路梗阻。
3.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可以发现肾积水、膀胱残余尿量等情况。
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影像,有助于明确梗阻的具体位置及原因。
尿路造影:通过注射造影剂,对整个尿路进行X线成像,显示梗阻部位及程度。
膀胱镜检查:通过膀胱镜直接观察尿道、膀胱内情况,特别适用于怀疑膀胱、尿道病变的患者。
4.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梗阻,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如使用α-受体阻滞剂放松尿道平滑肌。
手术治疗:严重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输尿管镜取石术等。
支架置入:对于无法立即手术的患者,可以通过置入尿路支架暂时解除梗阻。
导尿:急性尿潴留的患者,需要通过导尿管引流尿液,缓解症状。
尿路梗阻是一个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病症,否则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肾功能损害、尿路感染等。应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预防疾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