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4-09-0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王永生副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呼吸科

病情分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其特点是肺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呼吸功能下降。IPF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环境暴露和异常的伤愈反应等多方面因素。IPF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1.病因和发病机制:

IPF的确切病因尚未确定,但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吸烟和职业性粉尘暴露也被认为是潜在的诱因。

纤维化过程涉及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后无法正常修复,导致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和胶原沉积。

2.临床表现:

初期症状常为运动后的呼吸困难和持续性干咳,大多数患者会误以为是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

随着疾病进展,患者会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疲劳、体重减轻和杵状指(手指末端变圆增大)。

3.诊断方式:

高分辨率CT扫描(HRCT)是诊断IPF的重要影像学工具,通过观察典型的蜂窝肺样改变可以初步判断。

肺功能检查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降低。

在一些疑难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外科肺活检以排除其他类型的间质性肺病。

4.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已被证明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但不能根治。

支持疗法:氧疗、康复训练和营养支持对于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肺移植:对于符合条件的晚期患者,肺移植可能是唯一能够显著改善预后的治疗方法。

5.预后和管理:

IPF是一种不可逆且逐渐恶化的疾病,平均生存期约为2-5年,个体差异较大。

定期随访和监测肺功能变化,可以及早调整治疗计划,延缓疾病进程。

定期监测病情并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和辅助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已知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和管理IPF具有重要意义。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