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药效降低:外用药品在有效期内能够保证其成分的稳定性和药效。过期后,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分解,从而失去疗效。例如,抗生素类外用药过期后可能无法有效抑制细菌生长,导致感染加重。
2.可能出现安全隐患:过期药品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产生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过敏反应,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过期的防腐剂可能变质,导致霉菌或细菌滋生。
3.标准失效:药品的使用期限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和临床验证确定的。过期药品超出此时间范围,无法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即使药品看起来无明显变质,其内部成分也可能已发生不可见的变化。
4.法规要求:根据医疗卫生管理规定,过期药品应当及时处理,不得继续使用和销售。使用过期药品不仅违背相关法规,也可能带来法律风险。
为确保安全和治疗效果,应严格按照药品包装上的有效期使用外用药品。一旦发现药品过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妥善处理。存储药品时应注意避光、防潮,并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