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病因:
脑性瘫痪的主要原因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脑损伤。
产前因素可能包括母亲感染、胎盘功能不良或先天性疾病。
产中因素可能包括早产、难产或新生儿窒息。
产后因素可能包括脑炎、脑膜炎或严重黄疸。
2.临床表现:
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和运动发育迟缓。
姿势异常:常见姿势问题包括跛行、内翻脚和偏瘫。
智能发育:约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语言障碍:部分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语言表达困难。
感觉障碍: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系统的异常。
癫痫发作:约30%的脑性瘫痪患者还伴有癫痫。
3.诊断:
临床诊断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头颅影像学(如MRI)和脑电图,以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评估工具包括运动功能量表、语言发育评估和智力测验。
4.治疗:
康复训练: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语言治疗是核心措施。
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用于改善肌肉痉挛。
外科治疗:如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用于重度痉挛性瘫痪。
辅助器具:如矫形器、轮椅和辅助沟通设备。
脑性瘫痪是一种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综合干预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的疾病。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提高患者的功能能力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