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超声内镜主要用于高精度成像,能够通过超声波提供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其主要用途包括:
评估胃肠道壁层及其周围组织的病变。
引导细针穿刺活检,从而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
辅助判断病变的良恶性。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常用的胃肠道隆起切除方法,其中:
EMR适用于较小的、浅表的病变,通过注射液体抬高病变,然后使用圈套器或剪刀切除。
ESD适用于较大或更深的病变,通过电刀在黏膜下分离、剥离病变组织,手术过程更复杂,但切除率更高,复发率较低。
3.临床上,EUS常用于术前评估病变情况,以便确定具体的手术方案。例如,通过EUS可以确定病变的大小、深度以及是否侵及周围重要结构,从而决定是采用EMR还是ESD进行切除。
虽然超声内镜在确定治疗策略和规划手术方面非常重要,但实际的病变切除操作仍需依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等具体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