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赟副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1.饮食结构调整
摄入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防止血糖骤升。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限制高GI(升糖指数)食物,如白面包、甜点和含糖饮料,选择低GI食物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它们能延缓胃排空和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帮助控制血糖波动。
2.药物调整
长效和短效胰岛素结合使用:长效胰岛素可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短效胰岛素在进餐时使用,以应对餐后血糖上升。
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可用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延缓葡萄糖吸收,但需遵医嘱调整剂量和使用时机。
3.生活习惯的改变
规律运动:饭后适度运动,如散步15-30分钟,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注意监测:定期监测餐前和餐后血糖,记录并与医生沟通,确保治疗方案有效。
4.医疗咨询与随访
定期体检:包括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情况不同,需根据具体血糖变化、症状及其他健康指标,由专业医生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药物调整和良好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定期医疗随访和个体化治疗将有助于优化血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