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生理原因:
发育延迟:很多孩子的膀胱尚未完全发育,导致其无法在整个夜晚储存足够的尿液。一般情况下,4-5岁的孩子中有15%左右仍会尿床,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率会逐渐下降。
激素分泌不足: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不足会导致晚上尿量较多,从而引起尿床问题。这种情况约占10%的夜间遗尿症病例。
2.遗传因素:
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在童年时期也有尿床历史,那么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几率较高。研究显示,若双亲都有尿床历史,其子女发生夜间遗尿症的概率高达70%。
3.心理因素:
压力与焦虑:家庭变故、学校压力或者其他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引起尿床问题。这类情况在学龄期儿童中较为常见。
睡眠障碍:一些孩子存在深度睡眠过重的现象,导致身体未能及时响应膀胱信号。这可能会使得孩子在意识到需要如厕之前就已经尿床。
4.生活习惯:
晚上饮水过多:睡前摄入大量液体会增加尿床的可能性。建议在晚饭后减少孩子的饮水量。
不良如厕习惯:有些孩子白天排尿不规律或者习惯憋尿,也会增加夜间尿床的风险。
针对儿童尿床的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改善:
1.定时排尿:培养孩子在固定时间段内上厕所的习惯,比如睡前一定要排空膀胱。
2.限制晚间饮水:从晚饭后的两小时开始减少液体摄入,尤其是含咖啡因和糖分高的饮料。
3.鼓励并给予正面反馈:避免责备和惩罚,采用奖励机制鼓励孩子每次不尿床。
4.专业咨询:如果情况持续或严重,应及时寻求儿科或者泌尿科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尿床问题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大多会自然消失,但需要耐心和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渡过这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