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发病原因:
脑瘫:一般由产前、产中或产后的各种因素如缺氧、感染、脑出血等引起。
手足徐动型脑瘫:与基底神经节的损伤密切相关,常见于核黄疸等导致的胆红素脑病。
2.临床表现:
脑瘫:包括痉挛型、共济失调型、手足徐动型等不同类型,常见症状有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态异常等。
手足徐动型脑瘫: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缓慢、不规则的扭动或舞蹈样动作,可累及全身,尤其是面部、四肢和躯干。
3.肌张力状态:
脑瘫:肌张力可能表现为过高(痉挛型)或过低(松弛型),也可能因类型而异。
手足徐动型脑瘫:通常表现为肌张力的不稳定,伴随着不随意运动。
4.诊断方式:
脑瘫: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手足徐动型脑瘫:除临床表现外,还需要影像学检查和排除其他运动障碍疾病。
5.治疗和管理:
脑瘫:基于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多种手段。
手足徐动型脑瘫:重点在于控制不自主运动,可能涉及药物如巴氯芬、肉毒杆菌素注射等。
在评估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运动特点和病史,以便准确区分和针对性治疗,两者虽然都属于脑损伤引发的运动障碍,但在病因、表现和管理上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