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冻伤发生的原因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温度因素:一般来说,在零摄氏度以下,尤其是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人的皮肤暴露于空气中数分钟到数小时就可能发生冻伤。
2.风寒效应:风速会显著影响体感温度。例如,当气温为-10摄氏度时,如果风速达到每小时25公里,体感温度可降至-20摄氏度或更低,加速冻伤发生。
3.潮湿度:潮湿的皮肤或衣物在低温环境中更容易失去热量,从而加快冻伤的进程。
4.暴露时间: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即使短时间的暴露也可能引发冻伤。一般情况下,暴露时间越长,冻伤的风险就越高。
5.身体部位:身体外围部位如手指、脚趾、耳朵和面颊等更易受到冻伤,因为这些部位血液循环相对较弱,热量流失较快。
应尽量避免在极低温度下长时间停留,并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如穿戴防风、防水衣物,保持干燥,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在寒冷环境中要特别警惕冻伤风险,以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