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艾灸具有温暖、调理气血的作用,对缓解痛经、调节月经不调等症状有一定帮助。月经期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部分女性可能会感到疼痛或不适,因此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艾灸方式。
2.避免直接艾灸腹部。月经期间子宫较为敏感,直接对腹部进行艾灸可能会刺激子宫,引起不适甚至增加出血量。建议选择背部、大椎穴(在颈椎第七椎棘突下方)和足三里等相对安全的穴位。
3.控制艾灸时间和强度。月经期间身体较为虚弱,不宜长时间、高温度艾灸。建议每次艾灸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并保持适当距离,以避免皮肤烫伤和过度刺激。
4.注意艾灸后保暖。艾灸后毛孔打开,此时易受寒,建议穿着保暖衣物,避免直接吹风或接触寒冷环境,加重不适症状。
尽管艾灸对于缓解某些月经相关症状有效,但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如有严重痛经或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