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面神经核上性瘫痪:
病变部位:此类瘫痪的病变通常发生在大脑半球的运动皮质到面神经核之间的神经通路。
临床表现:主要影响对侧面部的下半部分肌肉力量,患者可能会出现嘴角下垂,但前额和眼轮匝肌功能通常不受影响。这是因为面神经核负责支配额部肌肉的神经纤维是双侧支配的。
常见原因:中风、脑出血、脑肿瘤或其他大脑半球病变。
2.面神经核下性瘫痪:
病变部位:该瘫痪涉及面神经核或面神经本身,从脑干到神经末梢的路径。
临床表现:影响同侧整个面部肌肉,患者可能会出现完全的面部瘫痪,包括额头无法皱眉、眼睛闭合不全、嘴角下垂等。
常见原因:面神经炎(如贝尔氏麻痹)、外伤、感染或肿瘤压迫面神经。
面神经核上性瘫痪和下性瘫痪通过临床表现可以进行区分。上性瘫痪多由中枢系统病变引起,对侧下部面部瘫痪较为常见;下性瘫痪则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同侧全脸瘫痪。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明确瘫痪的类型及其可能的病因,以便采取适当的医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