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神经递质变化:在睡眠过程中,尤其是深度睡眠阶段,大脑中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水平发生显著变化。这些神经递质在清醒状态下与抽动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睡眠中,它们的活动被抑制,从而减少或消除抽动。
2.运动控制的改变:在睡眠状态下,尤其是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人体的肌肉张力减弱,运动控制系统进入休息模式,这使得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减少甚至消失。
3.大脑皮层抑制作用:夜间睡眠时,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抑制功能增强,能够有效压制运动冲动。这种抑制机制在白天相对较弱,因此抽动症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4.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睡眠时,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和副交感平衡发生调整,有助于降低抽动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这些生理学机制解释了为何抽动症患者在夜间休息时通常不会出现症状。这一现象表明睡眠对于调节神经功能和改善症状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睡眠习惯可能对病情管理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