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发病机制:主动脉峡部狭窄是指主动脉的一段异常变窄,通常发生在动脉导管附近。这种狭窄会导致左心室压力增大,从而影响心脏功能。
2.症状表现:小儿患者可能表现为高血压、头痛、胸痛、下肢脉搏减弱或消失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新生儿期可能出现严重心力衰竭症状。
3.诊断方法:
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初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X线检查:可以显示心脏增大及肺充血征象。
CT或MRI:帮助确认狭窄的位置和程度。
心导管检查:测量血压变化并进一步确定狭窄的具体情况。
4.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症状控制,如抗高血压药物。
手术治疗:包括切除狭窄段并进行端端吻合术或使用补片修补。
血管成形术:对于部分病例,可以通过球囊扩张术来缓解狭窄。
5.术后护理: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和心功能,关注伤口愈合情况,并定期复查随访。
针对这种疾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在术后做好护理和随访,是有效管理和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