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道溃疡: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可能导致少量黏膜破损出血。约有20%-30%的溃疡患者会表现为隐血阳性。
2.消化道肿瘤: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常伴随隐性出血。研究显示,大约50%-70%的胃癌或结直肠癌初期患者可能出现大便隐血阳性。
3.息肉:结直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表面可能因摩擦导致微小出血。这是结肠癌的重要前兆之一,发展成恶性病变的风险约为5%-10%。
4.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这些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可引起黏膜屏障破坏,导致微量出血。数据显示,这类患者中约30%-50%可能出现隐血阳性。
5.服用药物:长期使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或抗凝药物可能导致胃肠道黏膜受损,进而引发轻微出血。
6.痔疮或肛裂:这类疾病通常以肉眼鲜血为主,但在早期或轻微情况下,也可能表现为隐血。
7.寄生虫感染:某些寄生虫(如钩虫)可能破坏肠壁导致出血,从而引起隐血阳性。
隐血阳性提示可能存在潜在的消化道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如胃镜、肠镜或影像学检查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