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原发部位
恶性胰腺肿瘤是起源于胰腺组织的癌症,其最常见类型为胰腺导管腺癌,约占所有胰腺癌的90%。
淋巴结次发恶性肿瘤是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淋巴结的结果,并非起源于淋巴结本身。例如,肺癌、乳腺癌、胃癌等肿瘤细胞可通过淋巴循环发生转移。
2.病理来源
恶性胰腺肿瘤多起源于胰腺的导管上皮细胞,但也可能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或较少见的囊性肿瘤。
淋巴结次发恶性肿瘤的病理特征与原发肿瘤一致,因为其来源于转移的癌细胞,而非淋巴结内部的正常细胞。
3.临床表现
恶性胰腺肿瘤的典型症状包括黄疸(由于胆道梗阻导致)、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腹痛和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糖尿病症状。
淋巴结次发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局部或广泛的淋巴结肿大,质地坚硬且无明显疼痛,多伴随原发肿瘤的症状。
4.诊断特点
恶性胰腺肿瘤的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如CT、MRI),以及病理活检。在肿瘤标志物中,血清CA19-9水平升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淋巴结次发恶性肿瘤的诊断需要通过穿刺活检明确病理来源,并结合全身检查寻找原发病灶。
5.治疗策略
恶性胰腺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其中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早期患者的首选。如果无法手术,可考虑吉西他滨或FOLFIRINOX方案化疗。
淋巴结次发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决于原发肿瘤类型和全身病情,包括原发肿瘤的控制、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段。
恶性胰腺肿瘤与淋巴结次发恶性肿瘤在病因及进展路径上有显著差异,但两者均提示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需尽早寻求规范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