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早期阶段(0-6周):
受伤初期,通常需要限制负重,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这段时间大约持续4至6周。
建议保持患肢抬高,以减少肿胀,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股四头肌等静力收缩练习,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
2.中期阶段(6-12周):
开始逐渐去掉固定装置,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练习,如踝关节的屈曲和背伸。
进行一定量的负重练习,例如用拐杖辅助行走,以增强踝关节的承受能力。
物理治疗师可能会建议进行水中运动,以减少关节压力并提高肌肉强度。
3.后期阶段(12周及以上):
在基本康复后,增加弹跳、快速转身等动态训练,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和运动,但仍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
定期评估康复进展,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踝关节功能的完全恢复。
康复过程中,需要遵循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合理安排康复训练。在感到任何不适时,应及时就医,以防止出现潜在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