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冬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结直肠外科
1.解剖学依据
淋巴结清扫基于肠道及其供血动脉的解剖规律。肠道的主要供血动脉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而癌症转移往往沿这些血管周围的淋巴管扩散。清扫范围通常覆盖受累肠段的系膜部分及其供血动脉旁的淋巴结。
2.清扫范围
(1)对于结肠癌,清扫范围一般包括原发肿瘤所在的肠段系膜及其所属的中央淋巴结,具体到近心端和远心端约10厘米的系膜区域;
(2)对于直肠癌,还需根据肿瘤位置明确是否进一步清扫盆腔内的淋巴结,例如髂外淋巴结和骶前淋巴结等;
(3)如果术前影像检查显示特定区域的淋巴结有转移迹象,则手术过程中需谨慎处理这些区域以防遗漏。
3.技术操作
外科医生在确保肿瘤安全切除的同时,沿供血动脉走行仔细解剖周围脂肪组织,寻找并摘除相关的淋巴结群。手术中使用的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两者在精准性和清扫彻底程度方面差异不大,但微创手术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
4.病理学评估
术后将切除的标本送检病理科,统计切除的淋巴结总数及其中阳性(有癌细胞)的比例。研究表明,切除淋巴结数量超过12个可提高病理分期的准确性,并与患者预后有关。
5.潜在风险
淋巴结清扫可能增加某些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如淋巴漏、感染或神经损伤。手术团队需要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肠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是一个系统且关键的步骤,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和长期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