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饮食与水分摄入
长期饮食中高蛋白、高盐及低水分摄入会增加风险。人体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稀释尿液中的矿物质,饮水不足可能导致尿液浓缩,从而易于形成结石。
2.代谢性疾病
高尿酸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代谢性疾病会导致尿液中钙、草酸或尿酸浓度升高。这些物质容易在尿路内形成不溶性的晶体,逐步发展为尿管结石。
3.感染因素
尿路感染的病菌可能分解尿素生成氨气,导致尿液碱化,促进磷酸镁铵结石的形成。
4.尿路结构异常
先天性或后天性尿路梗阻、狭窄等问题可能影响尿液的排泄,导致尿液滞留,为结石提供更有利的形成环境。
5.药物与补充剂使用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磺胺类药物)或摄入过多的钙补充剂也可能增加结石的发生概率。
6.家族遗传倾向
有尿管结石家族史的人群,发生结石的风险显著较高,这可能与遗传性代谢异常有关。
保持足够的饮水量,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并定期体检,有助于预防尿管结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