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皮肤和黏膜出血:
点状出血:通常呈现为针尖大小的红色或紫色斑点,主要见于四肢和躯干。
瘀斑:较大的出血斑块,可在皮肤表面形成蓝紫色的区域。
2.鼻出血:
频繁发生的鼻出血,可能在无明显外部损伤的情况下出现。
3.牙龈出血:
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引发牙龈出血,出血量通常较多且难以自行止血。
4.月经过多:
女性患者可能表现为经期延长或月经量显著增加,甚至需要医疗干预。
5.消化道出血:
表现为呕血或黑便,提示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就诊。
6.颅内出血: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属于危急情况。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尽早识别并停止使用疑似致病药物,同时进行适当的医疗干预,以减少严重出血风险。在临床处理上,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必要时给予免疫抑制治疗或输注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