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年龄因素: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蛋白逐渐变性和聚集,导致其密度增加。
2.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会改变身体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晶状体的透明度和密度。
3.遗传因素:部分白内障具有遗传倾向,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个体更容易出现晶状体密度增高。
4.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紫外线、高温等不良环境条件下,也可引起晶状体蛋白质的变性和聚集。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类固醇激素长期使用,也可导致晶状体密度变化,增加白内障发生风险。
6.营养不良:缺乏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和其他重要营养素,会加速晶状体的老化和病变。
晶体密度增高一般表现为视力模糊、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控制或手术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