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感染:
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是常见致病菌。研究显示,约50%以上脓毒败血症病例与革兰氏阳性菌有关。
病毒:例如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新冠病毒(SARS-CoV-2)也可能导致脓毒败血症疹。
真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尤为常见。
2.免疫反应:
当病原体进入血液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产生强烈的反应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此过程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
这种过度的免疫反应不仅攻击病原体,还可能损伤自身组织器官,引发广泛的炎症反应。
3.血流动力学变化:
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加,液体从血管内漏出,造成组织水肿和低血容量。
由于血管扩张和微循环障碍,心输出量及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脓毒性休克。
了解脓毒败血症疹的病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及时治疗感染源对预防脓毒败血症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