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直肠类癌:
直肠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直肠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这种肿瘤相对罕见,约占所有消化道肿瘤的1%-2%。
直肠类癌通常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
病理上,直肠类癌细胞较小且均匀,拥有丰富的血供。
临床表现可能包括便血、直肠疼痛或肠梗阻,但很多患者无明显症状。
2.直肠癌: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由直肠黏膜上的腺体细胞发生癌变而来。
在全球范围内,直肠癌发病率较高,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直肠癌一般生长较快,恶性程度较高,容易侵及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
病理上,直肠癌细胞不规则,核大且异型性明显。
临床表现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腹部疼痛及体重减轻。
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直肠类癌和直肠癌也有显著差异。直肠类癌的治疗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而直肠癌的治疗方案则更为复杂,可能需要综合应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方法。同时,直肠类癌预后较好,五年生存率可达80%-90%,而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则受疾病分期影响较大,早期直肠癌五年生存率可达70%-90%,晚期病例则明显降低。
了解直肠类癌和直肠癌的区别,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