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皮脂腺囊肿或内部出血:皮肤下的皮脂腺囊肿可能在长时间内逐渐增大,受到刺激或破裂后出现内部出血,导致疙瘩颜色发生变化。黑色可能是血液中的铁元素氧化后形成的沉积物。
2.黑素沉着:如果疙瘩受到外力摩擦、抓挠或长期炎症刺激,皮肤可能会产生过度的黑色素沉积。这是一种常见于慢性损伤或炎症后的色素变化现象。
3.脂溢性角化或良性皮肤增生:脂溢性角化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良性增生,通常呈深棕色或黑色,有时会伴随疙瘩的形成。虽然不痛不痒,但需警惕其是否有恶化风险。
4.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的早期征兆:虽然概率较低,但某些皮肤癌可能表现为长期存在且逐渐变黑的皮肤肿块。不规则边界和快速生长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标志。
5.局部感染后结痂:皮肤疙瘩可能因轻微感染或破溃后形成结痂。结痂随着时间推移颜色可能加深。
6.药物或化学品反应:某些局部使用的药物或化学品可能导致疙瘩处的色素变化,例如含有重金属成分的膏药或霜剂。
上述情况中,部分情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以确认具体诊断,如皮肤活检、影像检查等。如果疙瘩伴随疼痛、扩散、形态异常变化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