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导致铜在体内异常积聚。若不进行治疗,该病会严重影响肝脏、大脑及其他器官功能。在未治疗情况下,患者在20至30岁时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通过药物,如螯合剂(青霉胺或三乙酰二膦酸),可有效减少身体的铜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接受良好治疗的患者其预期寿命可以接近正常水平。
2.肝硬化是一种长期的肝损伤过程,导致肝组织纤维化和结节形成。预期寿命受病因(如酒精性肝病、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肝癌)等因素影响。轻度至中度肝硬化患者,在控制病因和提供适当治疗的情况下,预期寿命可显著延长;但若进入失代偿阶段,预期寿命可能降低至2至5年。
尽早识别和积极管理这两种疾病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至关重要,定期医学检查和遵循治疗方案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