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胆经穴位:
丘墟:位于足背,外踝前下方凹陷处。此穴位于胆经上,常用于治疗肝胆失调、头痛、目眩等症。
足临泣:位于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在小趾与无名趾之间。该穴位对疏通肝胆经络,缓解头痛、目赤痛、耳鸣等有帮助。
2.膀胱经穴位:
昆仑:在足部外侧,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膀胱经的重要穴位,常用于治疗腰背痛、足跟痛、痔疮等。
3.胃经穴位:
丰隆:位于小腿前外侧,当髌骨底下8寸,胫骨前脊外二横指处。此穴对于清除过多的湿气、化痰止咳有作用。
4.阳跷脉穴位:
申脉:外踝直下凹陷中。它与神经系统有关,常用于改善失眠、眩晕、癫狂、便秘等问题。
了解和定位这些穴位可以为日常保健提供帮助,但使用任何穴位进行健康维护时应特别注意精准定位和适度按摩,以避免不当刺激。如果存在健康问题或病症,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以获取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