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明确腹水的性质和原因
腹水的形成常与以下因素相关:
肿瘤侵犯或压迫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形成漏出性腹水。
肿瘤转移至腹膜引起炎性反应或癌性腹水。
肝脏功能受损(如肝转移或门静脉压升高),导致渗出性腹水。
通过腹腔超声、CT检查以及腹水穿刺,可判断腹水的性质(漏出性或渗出性)及具体病因。
2.治疗方法
治疗的核心在于缓解症状、控制腹水量及延缓其复发,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对症处理
使用利尿剂(如螺内酯或呋塞米)以促进水分排出。需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防止低钾血症或其他并发症出现。
纠正低蛋白血症
如果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可通过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减少腹水生成。
腹腔穿刺放液
对于大量腹水导致明显腹胀、压迫等不适的患者,可行腹腔穿刺放液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控制放液量(一般单次放液不超过3000-5000毫升)以避免失衡综合征。
抗肿瘤治疗
针对原发疾病的根本治疗,如化疗、靶向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有助于改善癌性腹水的形成机制。具体用药需依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及全身状态选择。
腹腔内注药
对于癌性腹水,可通过腹腔注射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直接作用于病灶,减少腹水复发的风险。
3.营养支持和生活管理
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以促进体力恢复和改善低蛋白状态。
控制盐分摄入,建议每日食盐量小于5克,以降低体内钠潴留风险。
4.重症干预
如果腹水合并难治性电解质紊乱、腹腔感染或呼吸困难等严重情况,需及时住院进行强化治疗。对于极少数病例,可能需要考虑分流手术(如腹腔静脉分流)。
腹水的治疗重点在于既缓解当前症状,又结合基础疾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或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