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急性期(0-2周):
目标:减轻肿胀和疼痛,保护受伤部位。
训练内容:在医生建议下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脚踝。抬高患肢,定期进行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限制活动量,但可进行脚趾轻微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2.修复期(2-6周):
目标:提高关节活动度,开始轻度负重。
训练内容:逐步增加活动范围练习,如脚踝的背屈和跖屈运动。逐渐增加负重,开始进行均匀的小范围步行。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可开始使用平衡板进行简单的平衡训练。
3.功能恢复期(6-12周):
目标:增强肌力和稳定性,提高平衡能力。
训练内容:进行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足部外翻、内翻练习。继续强化平衡训练,包括单腿站立和不稳定表面上的平衡练习。增加步行距离和强度,逐步过渡到慢跑。
4.全面恢复期(12周及以上):
目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预防再次受伤。
训练内容:全面进行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模拟训练。加强全身协调性和爆发力训练,如跳跃和侧向移动练习。注意持续观察身体反应,避免超负荷。
康复过程中需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任何异常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就医,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