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CT与MRI的差异:CT扫描在识别急性出血和大面积梗塞方面较为有效,而MRI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在识别细小病灶方面更具敏感性。部分腔隙性脑梗塞可能因为病变过小或信号改变不明显而未被MRI捕捉到。
2.临床评估:对于怀疑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存在时,应严格监控症状变化。即便MRI没有发现异常,仍需考虑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及心血管评估:进行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心血管相关评估,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并明确病因,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4.预防和治疗措施:针对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因素,采取包括但不限于控制血压、调节血糖、改善血脂水平等干预措施。同时,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能被考虑用于预防进一步事件。
早期识别和管理腔隙性脑梗塞的风险因素至关重要。通过多学科评估和个体化治疗策略,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