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明确诊断
脾胃虚弱是中医概念,一般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大便不规律等,同时可能伴随面色萎黄或精神疲倦。
西医角度需要排查如慢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小肠吸收障碍等疾病。建议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微量元素检测以及胃肠镜检查等,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
2.调整饮食结构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粥类、蒸蛋、瘦肉汤等,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
每餐量宜少而精,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培养定时进餐习惯,减少零食摄入。
补充适量富含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C的食物,如鱼类、鸡蛋、菠菜、胡萝卜等,促进营养吸收。
3.中药调理
中药常用健脾益气类方剂,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但需由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后使用。
调理期间可配合使用山药、茯苓等具有健脾作用的食材煲汤或熬粥。
4.适当加强运动
提高体质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但应选择强度适中的活动,如散步、儿童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引起劳累。
5.合理作息和心理支持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8-10小时,帮助身体恢复和发育。
若因长期喂养问题或疾病导致情绪低落,需家长建立积极的沟通和陪伴,增强安全感和依赖感。
6.警惕严重病因
如果持续停止发育,应高度关注是否存在慢性疾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先天性代谢缺陷等,必要时进行基因筛查或内分泌评估。
脾胃虚弱的孩子需要综合调理和密切观察,若自我护理后效果不明显,应尽早到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和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