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1.判断生长情况
需要对当前身高和体重进行测量,并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生长曲线进行比较。如果身高低于第3百分位或增长速度异常缓慢(每年长高不足5厘米),可能提示存在问题。
2.明确家族遗传因素
家庭中父母的身高会对儿童身高产生一定影响。计算孩子的靶身高范围(男孩公式为[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7.5厘米),如果身高符合遗传预期,则可能属于遗传性矮小。
3.检查营养状况
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影响生长发育。需要评估蛋白质、钙、维生素D和其他关键微量元素的摄入是否充足。
4.排除内分泌疾病
常见原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通过抽血检查相关激素水平以及影像学评估垂体情况可排除这些疾病。
5.骨龄检测
骨龄是评估生长潜力的重要指标,通常通过手腕X光片进行评估。如果骨龄滞后于实际年龄,说明仍有较大生长空间;如果骨龄过早成熟,则需要考虑早发育等情况。
6.筛查全身性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如哮喘、肾病和炎症性肠病也可能导致身材矮小,需要进一步检查以排除。
7.心理因素考量
长期压力或心理创伤可能通过内分泌紊乱影响生长,因此心理状态的评估同样重要。
8.制定干预计划
如果确诊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等疾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当剂量的生长激素治疗。应优化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促进正常生长。
及早发现并干预是帮助矮小儿童改善身高的关键,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并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