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原体: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化脓性链球菌,也称为A群β溶血性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如B群链球菌,以及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也可能参与。
2.传播机制:这些细菌通常通过皮肤上的伤口或创口进入人体,从而导致感染。在潮湿环境中,细菌繁殖更快,更容易引发此类感染。
3.症状表现: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红肿、剧烈疼痛、发热以及快速发展的皮肤坏死。皮下组织会出现气体形成,导致皮肤发生异常肿胀。
4.诊断方法:临床诊断可以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或CT扫描可用于检测皮下气体,微生物培养有助于确认病原体。
5.治疗方案:需要迅速采取抗生素治疗,以便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克林霉素。同时,手术清创对于去除坏死组织和减轻压力也是必要的。
这种感染进展迅速,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应尽早识别并进行适当治疗。保持皮肤干净和完整是减少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