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平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1.药物作用机制:一些降压药物在降低静态血压方面效果显著,但对动态或运动中的血压控制可能较弱。这种情况常见于某些类型的降压药,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它们主要通过减少心脏负荷和影响心率来控制血压。
2.个体生理差异:每个人的身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些人在活动时会因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而导致血压暂时性升高,这是身体正常的生理反应,而休息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弱,导致血压回落到正常水平。
3.剂量或药物选择不当:可能存在药物剂量不足或者选择的药物对于活动时的血压控制效果不佳。如果药物未能有效控制活动时的血压,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4.生活方式影响:饮食、体重、精神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药物的降压效果。饮食中摄入过多盐分或肥胖等都会增加心血管负担,从而使血压在活动时升高。
5.耐药性发展:长期服用某种降压药可能使身体对其产生耐药性,造成药物效果减弱,尤其是在活动时对血压的控制能力下降。
医生通常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血压变化以及日常活动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适当的运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保持血压稳定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