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年龄与肠癌风险:肠癌的发病率通常在50岁以上明显升高,但近年来,30岁以下人群中肠癌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虽然总体比例仍然较低,但需警惕家族遗传或炎症性肠病等相关因素。
2.便血的常见原因:
痔疮:这是导致便血最常见的原因,尤其伴随排便疼痛或出血鲜红。
肛裂:通常与大便干燥、疼痛以及鲜红色血液有关。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可伴随便血、腹泻和体重下降。
息肉或肠癌:较少见但需要警惕,息肉可能发展为癌变,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肠癌病例时。
3.警示信号:若便血伴随以下情况,应尽快就诊:
血液呈暗红色或带有黏液。
排便形状变细。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或贫血。
腹痛、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超过2周。
4.检查建议:无论年龄,若持续便血或有高危因素(如家族史),应及时进行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肠镜检查或粪便隐血试验,以明确病因。
便血虽常由良性疾病引起,但不能忽视潜在的严重问题,特别是在高危个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