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宏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黄曲霉素的毒性非常高,即使在微量的情况下也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其致癌机制主要是通过破坏DNA,导致细胞突变,从而诱发癌症。
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分类,黄曲霉素被列为一类致癌物,说明在充分的人体和动物实验中已证明其致癌性。
3.研究表明,长期摄入低剂量的黄曲霉素与肝癌的发病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在高暴露地区,如某些非洲和亚洲国家,肝癌的发病率明显较高,这与当地食品中的黄曲霉素污染有关。
4.动物实验显示,摄入黄曲霉素后,啮齿类动物发生肝癌的概率大幅增加,表明其致癌风险不可忽视。
5.除肝癌外,黄曲霉素还与其他健康问题相关,包括免疫系统损害和生殖系统障碍,但这些效应的流行病学数据较少。
应尽量避免接触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以减少其带来的健康风险,特别是在保存粮食及加工食品时需严格控制环境条件,保持干燥和低温。同时,加强食品监测和检测力度也是降低黄曲霉素暴露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