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吸收营养:感冒时机体需要更多能量来支持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或细菌。进食后,消化和吸收过程能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这一过程会提高新陈代谢率,使得体温上升,从而导致出汗。
2.体温调节:食物的热效应指的是进食后机体为了消化食物而产生的额外能量消耗。这种增加的能量消耗会促进体温上升,尤其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热效应更为显著。为了维持正常体温,身体通过出汗来散热。
3.自主神经刺激:进食会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这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休息和消化"活动。感冒期间,自主神经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出汗反应,使一些人在饭后更容易出汗。
4.发烧反应:感冒患者常伴随发烧,体温的波动可能导致出汗突然增多。进食过程中,加速的代谢可能会进一步触发机体的散热机制,如出汗。
在感冒期间,适当注意饮食可以帮助支持免疫系统,而出汗则是一种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温的方法,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